郑州登封少林机场正式投用!2024年9月,这座新机场拿下使用许可证,成了河南第一座A类通用机场。郑州现在有了上街、登封两座通用机场,还有一座在建,直接迈进“三机场时代”。这事儿听起来挺牛,但到底能不能让郑州在天上飞出个未来,大家伙儿心里都画着问号。
郑州建机场的速度不慢。登封少林机场从开工到投用,只用了几年时间。上街机场早就建好,主要是用来培训飞行员。登封这块儿,定位是旅游和应急救援,比如带游客空中看少林寺,或者紧急时刻运物资。可问题来了,机场建好了,飞机飞得咋样?有网友直言:“建得快有啥用?周口的通用机场都通航一年了,平时就几架航拍飞机飞飞,跑道空得能晒粮食!”
通用机场可不是摆设,它得真干活儿。2023年河南那场大暴雨,通用机场的直升机派上了大用场。救援物资、医疗设备,全靠直升机往灾区送,效率比卡车快多了。这就是低空经济的硬实力。郑州作为全国交通大枢纽,铁路公路已经很强,空中这块儿正好补短板。尤其是应急救援、农业喷洒农药这些场景,郑州的需求比东部城市还大。
可光建机场远远不够,关键得让飞机飞起来。苏州那边,2022年就开通了苏州湾到上海的短途航线。单程票价1600块,贵是贵,但商务人士觉得值。为什么?因为长三角人口多、企业多,需求旺。深圳更厉害,2024年无人机产业产值超800亿,机场和产业园直接连成一片,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,一条龙搞定。反观郑州,规划到2026年引进5家无人机大厂、200家相关企业,目标挺高,但现在进度有点慢。
机场的价值在运营,不在建多少。河南已经有了11座通用机场,各自有分工。比如安阳永和机场主打航空运动,商丘民权机场搞农业飞防,方向还算清楚。可郑州的上街和登封机场,功能有点撞车。上街搞培训,登封也想搞培训加旅游,产业支撑却没跟上。网友说得直白:“机场空着就是浪费资源!”咋办?得让企业进来,搞无人机物流、低空旅游航线,让机场忙起来。
郑州发展低空经济,其实底子不差。东部城市空域管得严,郑州却有优势。作为全国首个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,空域管理改革走在前头。2024年,郑州还拿下“低空经济改革试点”,无人机可以在特定区域随便飞。这对物流企业来说,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。顺丰、京东已经在郑州试水无人机送货,效率比公路高3倍。要是能大规模铺开,通用机场就能变成物流大节点。
但好政策得落地才行。规划里,郑州要建6个低空经济特色园,可不能光画蓝图。苏州的经验值得学:政府出面协调空域、建基础设施,企业负责运营、开发市场。比如苏州跟航空公司合作,政府先补贴航线运营,等客流量上来再放手给市场。郑州也得这么干,让企业觉得有钱赚,敢进来。
低空经济不是比谁机场多,而是比谁效率高。建机场是第一步,后面还得培育产业链、挖掘市场需求。郑州有交通枢纽的优势,有政策加持,机会摆在眼前。可要是企业不来、航线不开,机场再多也只是空壳。深圳的无人机产业、苏州的通勤航线,都是现成的例子,郑州得加把劲儿追。
说到这儿,郑州的三机场布局已经有了雏形。登封少林机场的投用,等于给低空经济按了个加速键。可加速到啥程度,取决于接下来咋干。企业能不能引进来?航线能不能飞起来?物流能不能跑顺?这些都是硬仗。郑州的目标是到2026年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,时间不等人。
普通人可能觉得,低空经济离自己挺远。其实不然。无人机送快递,低空旅游看风景,甚至紧急救援运物资,这些都可能改变生活。比如,双十一买的东西,当天就能飞到家门口;周末带家人坐直升机,空中看黄河,是不是挺带感?这些场景要想实现,郑州得把产业做扎实。
现在,郑州已经站在低空经济的起跑线上。政策有了,机场有了,接下来就看执行力。企业得敢投钱,政府得给力支持,市场得活跃起来。苏州、深圳的路子已经趟出来了,郑州能不能后来居上,关键看这几年能不能抓紧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