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阿姨家的厨房里,飘来了一阵让人流口水的香味。她的孙子小明站在旁边,眼睛亮晶晶地问:“奶奶,今天做啥好吃的?”张阿姨笑眯眯地回答:“虾仁鸡块,你爷爷的最爱!”
这道菜在张阿姨家可不简单。小明一边帮忙洗青椒,一边听奶奶讲故事。张阿姨说:“你爷爷年轻那会儿,家里穷,能吃上鸡肉就跟过节似的。有回朋友从海边带了点虾仁,我们就试着把鸡肉和虾仁一块炒,没想到味道好得不得了!”小明听得入迷,点点头:“这菜不光好吃,还有故事!”
张阿姨手脚麻利地切鸡肉,教小明怎么做。她说,选鸡肉得挑三黄鸡,肉嫩,炒出来才滑。鸡肉切成块,用料酒、生抽、盐和一点糖腌上十五分钟,这样吃起来才有味。小明认真学着,记下每一步。
接下来是虾仁。张阿姨告诉小明,虾仁得洗干净,用纸巾擦干,再加点盐和淀粉拌一拌。这样炒出来的虾仁,又嫩又弹牙。小明试着自己处理,干得还挺像样。
锅里热油,张阿姨先把姜片和蒜瓣扔进去,爆出香味。接着把腌好的鸡肉下锅,翻炒到表面有点金黄。小明在一旁看,闻着香味直咽口水。张阿姨笑着说:“别急,虾仁还没上场呢!”
虾仁下锅后,动作得快。张阿姨一边炒一边说,火不能太大,不然虾仁容易老。鸡肉和虾仁炒到刚熟,扔进切好的青椒和红椒,再加点老抽调色,翻两下就出锅。小明尝了一口,竖起大拇指:“奶奶,太好吃了!”
这道虾仁鸡块,不只是张阿姨家的拿手菜,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做法。比如四川人爱加辣椒和花椒,炒出来麻辣过瘾。广东人则喜欢清淡点,加点蚝油和糖,鲜得让人停不了筷子。小明好奇地问:“为啥每个地方做法都不一样?”张阿姨说:“因为各地人吃东西的习惯不同,调料也不一样,但都想把菜做得更好吃。”
做这道菜,食材得新鲜。张阿姨教小明,挑鸡肉要看表面有没有光泽,按一下能不能弹回来。虾仁也一样,得挑颜色自然的,没怪味,肉还得饱满。小明记在心里,说以后买菜他也能行。
张阿姨还分享了个小秘诀:炒的时候,火候得拿捏好。鸡肉炒太久会柴,虾仁炒过头就硬。生抽和老抽也得放对量,多了咸,少了没色。小明听完感叹:“做菜真是个技术活!”
这道菜不光好吃,还有营养。鸡肉蛋白质多,虾仁含锌和钙,对身体好。张阿姨说:“咱们中国人讲究吃得健康,食材搭对了,味道好还能养人。”小明笑着说:“那我得多吃点,长高高!”
张阿姨看着小明吃得香,心里暖暖的。她说,这道菜每次做,都像在回忆过去。年轻时日子苦,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顿虾仁鸡块,就觉得幸福满满。小明听完,搂着奶奶说:“以后我学会了,也做给你和爷爷吃!”
虾仁鸡块看着简单,背后却藏着不少门道。比如腌鸡肉时加点糖,能让肉更鲜。炒菜时油温得够,不然食材容易粘锅。张阿姨说,这些都是她做了几十年饭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这道菜在张阿姨家,不只是饭桌上的菜,更是感情的纽带。小明说,他以后要把这道菜学好,传下去。以后有了自己的家,也要让孩子尝尝这带着故事的味道。
全国各地的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虾仁鸡块。有人喜欢加点蒜苗,有人爱放点木耳。每个家庭的做法都不一样,但味道里都有家的感觉。你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?不妨试试张阿姨的方子,炒一盘虾仁鸡块,尝尝这道菜里的温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