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刀回来了!大连人一看到这鱼,眼睛都亮了。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的餐桌上,煎的、炸的、焖的,总有一盘渤海刀,香得让人咽口水。这鱼可不是普通的带鱼,细长身子,小脑袋,黑豆似的眼睛,带着渤海湾的鲜味,勾起多少老大连人的回忆。

渤海刀是渤海湾的特产,学名叫刀鱼。跟市场上常见的宽带鱼不一样,它身子窄,体重也就一斤多,头小得可爱,眼睛黑亮,像颗小黑豆。过去,这鱼在大连可常见了,价格便宜,家家户户都吃得起,过年过节更是少不了。

可前些年,渤海刀不好找了。渔业资源少了,海里鱼越来越少,渤海刀几乎不见踪影。想吃一口?得碰运气,价格还贵得离谱。那时候,大连人提起这鱼,只能叹口气,怀念小时候的味道。

好消息是,这两年渤海刀又回来了!国家延长了休渔期,渤海湾的环境也慢慢变好,海里的生态恢复了不少。消失多年的海货,包括渤海刀,重新游回了渔民的网里。现在,市场上又能看到这小家伙的身影,渔港里一堆杂鱼里,它那细长身子特别显眼。

前几天去渔港转悠,摊子上躺着一条渤海刀,鳞片掉了点,但那股熟悉的劲儿还在。小脑袋,黑眼睛,35块一斤,一条40块,果断买回家。焖一锅家常渤海刀,香味飘满屋,感觉小时候的年味又回来了。

做渤海刀不复杂,家常焖最对味。先把鱼洗干净,轻轻一刀下去,鱼头连着内脏一块拽出来,省事又干净。然后斜着切成菱形块,两边划几刀,泡水洗去黑膜,鱼腥味就没了。锅烧热,油一滑,把鱼段煎得两面金黄,香气就出来了。

接下来,放大料、葱姜蒜,炒出香味,泼点料酒和酱油,香得邻居都能闻见。加水没过鱼,大火烧开,小火慢焖,等汤汁浓稠,加点盐、胡椒粉,再淋点香醋,撒上香菜,端上桌。咬一口,鱼肉细腻,鲜味扑鼻,怪不得大连人惦记了这么多年。

这鱼的鲜,可不是吹出来的。数据上说,渤海刀的蛋白质含量高,脂肪少,肉质比普通带鱼更嫩,鲜味也更足。渤海湾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刚好,养出了这独特的口感。难怪老一辈说,渤海刀就是大连人的“海味名片”。

环境好了,鱼回来了,这背后是国家的努力。休渔期从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三个半月,渔民少捕了,鱼群多了。2024年,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,渤海湾的渔业资源恢复了近20%,刀鱼的产量比五年前翻了一番。这不光是渔民的福气,也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好事。

吃着渤海刀,感觉像在跟老朋友重逢。过去,过年时一家人围着桌子,盘子里是热腾腾的焖刀鱼,聊着家长里短,笑声不断。现在,这味道又回来了,端上桌的一刻,爸妈的眼睛都亮了,直说“这才是正宗大连味”。

渤海刀的回归,不只是鱼的事儿。咱中国人讲究“靠海吃海”,但也得护好这片海。休渔期、治理污染,这些政策让渤海湾变回了从前的模样。2023年,生态环境部公布,渤海湾的水质优良率达到82%,比十年前高了30个百分点。海清了,鱼多了,咱的日子也更美了。

这鱼还让大连人有了新盼头。渔港里,摊贩们吆喝着,买鱼的、卖鱼的,热闹得像过节。年轻人也开始学着做这道菜,网上晒的渤海刀做法五花八门,有人煎,有人炸,还有人试着做酸菜焖刀鱼。味道咋样?各有千秋,但那份对家乡的爱,都是一样的。

你家餐桌上,有没有一道菜,吃了就想起小时候?渤海刀对大连人来说,就是这样的存在。它的回归,让人觉得,生活总有希望,海也越来越美。你说,这鱼还能火多久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