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外国人在网上问了个问题,直接让不少中国人乐了:“为什么中国菜里的鸡肉和牛肉都那么软?”这问题听着简单,背后却藏着中餐和西餐天差地别的烹饪方式。咱中国人吃东西,讲究个口感细腻,软嫩多汁,而这全靠咱们花样百出的做菜手法。

中餐的烹饪方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炸、煎、烤、煮,这些西餐常用的招数咱们也会,但咱还有独门绝技:炒、焖、蒸、煨、溜、扒,样样都能让食材变软又入味。比如鸡肉,外国人爱整块烤得外焦里干,咱们却能用炖汤、红烧、白切,弄得肉质滑嫩,吃一口满嘴香。牛肉也一样,慢炖一锅牛腩,软得筷子一夹就散,哪像西餐牛排,嚼半天还费牙。

说到吃,早餐最能看出中西差别。咱中国人早上爱来碗热腾腾的粥,配个软糯的包子,或者一盘滑溜溜的馄饨。面条更是家常,筋道却不硬,汤汁裹着面,吃得满心满足。反观西餐,面包硬邦邦,薯条脆得掉渣,汉堡热狗更是嚼劲十足。外国人吃这些,觉得正常,咱中国人吃着却总觉得差点意思,少了那份软乎乎的舒坦。

这位外国人提鸡肉牛肉软的事,其实还忽略了咱中餐的“肉中王者”——猪肉。猪肉在咱们饭桌上那是顶梁柱,红烧肉、梅菜扣肉、东坡肉,哪样不是入口即化?可这位老外眼里,猪肉好像没啥存在感,鸡肉牛肉倒成了主角。估计是他吃惯了西餐的炸鸡块和烤牛排,对猪肉的软嫩还没开窍。

为啥中餐的肉能做得这么软?秘诀就在咱们的烹饪手法。拿鸡肉来说,滑炒前先腌一腌,裹点淀粉,锅里一过,嫩得像豆腐。牛肉呢,炖上几个小时,火候到了,肉就软得入口即化。数据上说,中国人做菜时,常用低温慢煮或高压锅,70%的中餐肉菜会用这些方法保持肉质鲜嫩。外国人就不一样,他们爱高温快烤,追求外焦里生的口感,肉自然硬实。

外国人咋看这事?有位老外在网上分享,他觉得中国人做肉先煮再炒,所以才软。比如宫保鸡丁,鸡肉先焯水,锁住水分,再快炒,难怪嫩得不行。还有人提到个“玉米粉大法”,说中国人爱用玉米淀粉裹肉,炒出来水分不流失,肉质滑嫩。这说法有点意思,但裹淀粉这招,在中餐里多半是炸鸡块的做法,外国人一看就联想到他们爱吃的炸鸡,思路果然不一样。

其实,这问题背后还有点文化碰撞的火花。外国人问鸡肉牛肉为啥软,说明他们对中国菜好奇,想了解咱们的饮食文化。这不就是中国美食走向世界的信号?近年来,中国餐饮在海外越来越火,2024年全球中餐馆数量突破50万家,同比增长10%。从伦敦到纽约,饺子、火锅、烧腊,哪样不是香飘四海?咱的软嫩鸡肉牛肉,正用实力征服老外的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