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螺长在深海,个头大得像个小西瓜。别看它重,肉却少得可怜。1.5斤的螺,肉才三四两,比鲍鱼还金贵。为什么这么少?因为它长得慢,5到8年才能长成两斤的大块头。人工养不出来,全靠野生的,运气好才能吃上一口。

潮汕人爱鸣螺,爱到什么地步?他们说,这螺的肉比鲍鱼还滑嫩,比海参还鲜甜。咬一口,满嘴都是海的味道,嚼起来软软的,像是入口即化。价格贵?13588元的8.6斤螺,算下来一斤一千多,普通人可能觉得肉疼。但对爱吃的人来说,这不只是海鲜,是舌尖上的享受。

做鸣螺也有讲究。潮汕人最会吃,先把螺头洗干净,配上橄榄,煮一锅清汤。汤清得像镜子,喝一口,暑气全跑光,还能清热解毒。要是想下酒,就把螺肉炸一炸,外脆里嫩,一口一口停不下来。螺的每个部位都不浪费,肉吃完,壳还能当艺术品摆家里,漂亮的花纹看着就高级。

潮汕人把鸣螺当宝贝,不光因为好吃,还因为它代表一种生活态度。他们爱海鲜,爱到骨子里,愿意为了一口鲜花大价钱。这种螺在别的地方不常见,但在潮汕,端上一盘鸣螺,桌上立马热闹起来。大家围着吃,聊天的聊天,喝酒的喝酒,感觉就像过节。

鸣螺的壳也是一大亮点。吃完肉,壳洗干净,摆在客厅,简直像工艺品。它的花纹天然又独特,摸起来光滑,摆在那儿,家里都多了几分海的气息。有的人还拿来当收藏品,听说有的壳在市场上能卖几千块。

吃鸣螺还得看运气。野生的不好找,市场上多是小个头的。大个鸣螺,8斤以上的,一年也见不到几只。潮汕本地人说,想吃好的鸣螺,得认识靠谱的渔民,不然花了大钱还可能买到次品。这东西没法量产,全看老天赏不赏脸。

鸣螺贵,但贵得有道理。肉少但鲜,壳美又实用,吃一次能吹一年。潮汕人爱它,不光是爱它的味道,还有那份对大海的感情。毕竟,能吃到一口深海的鲜,谁不觉得幸福?

这螺也有争议。有人觉得一斤上千块太离谱,吃顿饭能买台手机了。有人却说,生活嘛,就得偶尔犒赏自己一口好吃的。你站哪边?舍得花钱吃鸣螺,还是觉得太夸张?大家心里都有杆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