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谈到哈尔滨的美食时,总有那么几道菜,能让人一想起就忍不住流口水。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莫过于那道人人口中念念不忘的锅包肉。每次去东北,总得点上一份,不然就感觉少了点什么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无论是大街小巷的餐馆,还是东北之外的店,锅包肉的做法和口感总有那么点不尽人意的地方?有的挂的淀粉层太厚,外皮酥得过了头;有的则是调味过重,一吃就腻。像这种看似简单的菜,想要在哈尔滨以外的地方吃到正宗的味道,真心不容易。
说到锅包肉的正宗做法,我们不得不提到南京的这位“大哥”。这位已经做了20年厨师的“大哥”,在南京的殷巷夜市开了个摊位,主打的就是锅包肉。按他自己说,之所以来到南京做这个生意,最初是为了通过直播和推广,让更多人认识到哈尔滨正宗的锅包肉。其实,这位“大哥”曾在哈尔滨经营过12年的饭店,也是一位资深的一级厨师。而对于锅包肉这道菜,他自信地表示,只有一级厨师,才能把这道老式锅包肉的风味做得地道。
虽然这位大哥在南京的这个摊位开得时间不算长,但他的锅包肉早就成了殷巷夜市的明星菜。当地人提到锅包肉,几乎都会不自觉地指向他的摊位。即便是第一次来的人,也能从四面八方的推荐声中,找到这个“锅包肉大哥”的摊位。每当有人感叹这道菜分量十足时,大哥总会笑着说:“我们东北人做事实诚,不会让你空着肚子离开。”这话说得有点幽默,却也充满了东北人的那份豪爽和真诚。
而说到价格,大哥的锅包肉只要19元一份,这个价格相比起饭店里动辄30多元一盘的锅包肉,简直可以说是性价比超高了。大哥每天都会准备大约40斤里脊肉,这些肉切成片后现场制作,最多的一天能卖出100多份。大哥告诉我们,早些年猪肉价格飙升的时候,他的锅包肉销量也一度受到影响,有时每天做的第一份甚至是亏本的。“但我们还是得做,做得多了,才有了今天的销量和口碑。”他说。
想要做出正宗的锅包肉,首先必须选用里脊肉。这是锅包肉的核心,肉质鲜嫩,几乎没有肥肉的存在,是最适合这道菜的材料。大哥会将里脊肉切片后,轻轻腌制一下,确保肉质入味。锅里倒上大量的油,把每一片肉都裹上一层土豆淀粉,裹的厚薄要适中,既不能太薄,导致外皮不酥脆,也不能太厚,避免淀粉层过重,影响口感。每片肉的处理,大哥都是一个个手工操作,而不是简单地一把放下去。“你得一片一片的炸,才能保持每片肉都均匀入味。”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。
油温掌控非常关键。大哥先把裹好淀粉的肉片逐片下锅,炸至定型后捞出,等油温稍微升高,再把所有肉片放进去复炸,直到它们变成微黄,表面酥脆。最后,再另起锅烧少量油,加入调料和炸好的肉片,翻炒均匀,最后淋上调好的酱汁。这样一来,锅包肉外脆里嫩,味道鲜美,真的是香得让人停不下来。
大哥来到南京,究竟是单纯为了推广锅包肉,还是有其他的打算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他确实让更多南京人吃到了这道正宗的哈尔滨锅包肉,也让我们看到了“地方特色”如何通过小摊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其实,锅包肉只是一道小小的菜品,它背后体现的,恰恰是我们对家乡味道的那份执着与情怀。
正如大哥所说,他希望不仅仅是锅包肉能够走出哈尔滨,让更多的地方美食也能够被外地人认识,品尝到最原汁原味的风味。这份初心,正是许多人在美食背后坚持的动力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心中,都藏着一份对家乡味道的热爱,正如每次回到哈尔滨,吃上一口锅包肉,那种熟悉的味道,能瞬间带我们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。
对于大哥来说,他的锅包肉是否能够在南京甚至更广的市场走红,仍然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。毕竟,要在外地开设这样一个摊位,除了做好产品质量,口碑的积累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南京的食客对这道锅包肉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,甚至一些老顾客表示:“吃了大哥的锅包肉,其他地方的都不想吃了。”这似乎也证明了正宗的味道确实能打动人心。
那么,像锅包肉这样的地方性美食,是否能够走出更多哈尔滨餐馆的局限,成为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的“网红”美食呢?其实,这不仅仅是锅包肉能否成功的问题,更是我们如何保持传统美食的独特性,同时又能在现代餐饮市场中找到适应之道的问题。
不管最终结果如何,这位大哥通过自己一份锅包肉,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一部分梦想。很多时候,我们吃到的美食,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味蕾,它也包含了一个厨师、一个摊主,甚至是一个普通人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坚守。也许,这正是美食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情感共鸣。
谁知道,未来的某一天,锅包肉会不会在南京、上海、甚至全国各地的餐桌上普及,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呢?那时,大哥或许可以笑着说:“我从哈尔滨带着一份锅包肉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