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一家公司搞出了全球首台AI手术机器人,穿刺精度达到亚毫米级,堪称医生的“超级助手”!这台机器能让医生像捏着针尖绣花一样,把穿刺针精准送到肿瘤位置,误差小到连一根头发丝都比它粗。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花了十年时间,硬是把这项技术从零做到全球领先,让“青岛智造”在医疗圈火了一把。

这台机器人到底有多牛?它的核心本事是亚毫米级穿刺精度。简单说,医生用它做手术,针尖移动的距离可以控制到比头发丝还细。这可不是随便吹牛,背后靠的是3D结构光扫描技术,能把患者身体表面扫得清清楚楚,生成三维模型。医生在术前就能看明白患者的状况,手术方案做得更靠谱。

研发这台机器的山东卓业医疗可不是一夜成名。2015年,公司刚成立时,主攻3D打印穿刺导板。那会儿,他们就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用3D打印模板做脑肿瘤手术的案例。这次突破让团队信心大增,决定把3D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,搞出更厉害的东西。到了2021年,他们正式开始研发这台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。

研发过程可没那么顺。国内外压根儿没有类似的基于3D结构光技术的设备,团队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。查文献、找专家、做实验,失败了再来,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。创始人姜冠群说,他们的目标很直接:让肿瘤患者活得更久,生活质量更高,同时帮医生少走弯路,提高手术成功率。

这台机器人还有个特别之处,叫“手眼一体化”。啥意思?它就像医生的眼睛和手,完美配合。医生既可以手动操作,也能让机器自动完成部分工作。更厉害的是,它还装了5G模块,医生坐在千里之外也能远程操控手术。这技术一出,手术不再受地域限制,患者能更快得到救治。

数据也能说明这机器的硬实力。国家药监局2025年3月给它发了认证,证明它是全球首台融合3D结构光、动态感知和AI技术的肿瘤定位导航系统。卓业医疗还拿下了上百项知识产权,产品已经在北京301医院、山东省立医院等顶尖医院投入使用。光2024年,他们就和这些医院合作,完成了数百台精准微创手术。

姜冠群的初心其实很朴实。他在照顾患癌家人时,亲眼看到微创手术的好处,决心要把这技术推向更多人。他常说,手术机器人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,它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。团队花了十年,从3D打印到AI机器人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,为的就是让患者少受罪,医生更省心。

这台机器人的意义还不止于此。它让中国医疗设备从“跟跑”变成了“领跑”。以前,高端医疗设备多半靠进口,技术被国外卡脖子。现在,卓业医疗硬是靠自主研发,打破了技术壁垒。姜冠群骄傲地说,这台机器人就是“中国智造”的名片,证明咱们也能在高端医疗领域站稳脚跟。

当然,研发路上不是没困难。姜冠群坦言,技术突破是硬仗,人才和资金更是大问题。青岛虽然是创新热土,但高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人才缺口不小。他们希望跟高校合作,建医工联合研发平台,把更多年轻人拉进这个行业。同时,也盼着资本市场多给点支持,让企业有更多底气往前冲。

说到未来,卓业医疗的野心不小。他们正在打造“卓业云”生态闭环,从术前规划到术后康复,全程提供设备和软件支持。这就像给医生配了个全能助手,从头到尾帮着把手术做得更顺畅。目前,他们的产品已经覆盖肿瘤介入治疗的各个环节,未来还想让机器人更“聪明”,从辅助工具变成能自主完成更多任务的“超级医生”。

青岛这座城市也因为这台机器人更出彩了。近年来,青岛在智能制造上频频发力,医疗机器人就是其中一块金字招牌。卓业医疗的突破,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福音,也给青岛的具身智能产业插上了翅膀。姜冠群说,青岛有港口、有政策、有人才,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的高地。

这台机器人的故事,其实也是无数中国企业的缩影。从零开始,埋头苦干,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。它的出现,让人看到中国科技的底气,也让人对未来医疗充满期待。你说,这技术要是再往前走一步,会不会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?这个问题,留给咱们一起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