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递驿站的生意,表面看着风光,谁不想干点轻松活儿,天天数钱数到手软?可现实却像个冷笑话:老板从早忙到晚,累得像陀螺,却连个像样的收入都捞不到。想转手店铺?门都没有,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!

快递站为啥不赚钱?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利润薄得像纸。一单快递收件,过去能赚一两块,现在呢?撑死也就三到七毛。算你一天收500件,忙得脚不沾地,也就百来块进账。寄件倒是能赚4块一单,可惜寄件的人少得可怜,占比不到5%。业内都说,寄件得占20%以上才能保本,不然就是纯亏。这生意,赚得少得让人心寒。

成本高得吓人,也是快递站的硬伤。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,十几个小时连轴转。收件、入库、发短信、找包裹、催取件,样样都得亲力亲为。碰上双十一这种购物节,包裹堆成山,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。有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,取件时沟通半天,急得老板满头汗。自己干,迟早累趴;请人干,工资开支直接吞掉六成利润。

房租更是大头。快递站多选在小区门口或商业街,租金比普通住宅贵三到五成。加上水电、设备、短信通知费,样样都是钱。短信费看着不起眼,一天几百条,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这些开销像个无底洞,把微薄的收入一口吞没。

快递平台还得抽成,雪上加霜。像菜鸟、快宝这样的平台,每单抽一两毛。别小看这点钱,积少成多,利润就更少了。运气不好,碰上客户投诉被罚款,一天白干都是常事。更别提有些平台的合同里还有“霸王条款”。没达到一定包裹量?补贴没了!几百上千块的收入说没就没,快递站老板只能咬牙硬撑。

竞争也让这行越来越难做。以前一个小区一两家驿站,日均收件500到1000件,日子还算滋润。现在呢?四五家驿站挤在一个小区抢生意,单店收件量直接腰斩,掉到200到400件。收入少了,日子自然不好过。数据显示,快递站的平均存活时间从2.3年缩短到11个月。不少站点撑不下去,想转让都没人接盘。

那为啥还有人干这行?有些人玩出了新花样——“家族承包”模式。自己当快递员,老婆管驿站,儿女帮忙贴标签、发短信。全家上阵,省下人工成本,还能多赚几份钱。这种模式虽然辛苦,但总比单打独斗强,能稍微喘口气。

快递员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。2010年,全国快递员才54.2万人,派件费一单1.4元,随便送200单,月入八九千不成问题。现在呢?快递员涨到490万,派件费却跌到0.8到1元。收入缩水,工作量却暴增。2024年一季度,全国快递量就高达371亿件,全年预计1750亿件,10多年翻了76倍!快递员数量却只涨了9倍,派件压力大到离谱。

双十一期间,有的快递员一天送400单,干16小时以上,累得像散了架。包裹多了,损坏也多,客户一投诉,罚款跑不了。一单包装坏了,或者没送上门,直接白干一天。快递公司还打价格战,像极兔这样的新玩家,低价抢市场,派件费一压再压。最终买单的,还是快递员。

数据还显示,2021年过半快递员月薪不到5000,月入过万的少得可怜。任务重、罚款多,收入低,不少人干不下去了。2022年,快递员人数掉了40万,只剩450万。相比1300多万外卖员,快递员真是“稀有物种”。

有些快递员转行开驿站,想赚第一桶金,结果发现还是亏。没办法,只能一边送快递一边管驿站,每天忙得像个机器人。快递员和驿站老板,活儿多钱少,个个累成“牛马”。这行里,谁没点苦水,只能自己咽。

快递行业的“卷”,归根结底是市场竞争太狠。快递公司为了抢地盘,疯狂压价,平台抽成、罚款不断,基层的快递员和驿站老板成了牺牲品。希望这行别再这么卷下去,公司和平台多给点福利,比如交个社保、发点保障,让干活的人有点盼头。毕竟,谁也不想一辈子累死累活,还赚不到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