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飞,曾经的“军旅一哥”,如今在街边帮妈妈卖鱼!这画面一出,网上直接炸了锅。谁能想到,演过《人民的名义》的大明星,竟然在菜市场吆喝卖鱼,动作麻利得像个老手?
李飞为啥干这个?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事业不行了?没戏可拍,只能摆摊?毕竟,他演的军旅剧热度下降,新作品反响也平平。网上甚至有人猜测,这是不是炒作,想蹭流量博眼球。可李飞很快站出来澄清。他拍了个视频,手搭在妈妈肩上,语气真诚地说:“我妈卖鱼十几年了,南通老乡都知道。”他解释,妈妈习惯了这份工作,闲下来反而不开心。他劝过好多次让她歇着,可妈妈总说:“我干到80岁,给你攒一百万!”这话一出,多少人听着鼻子一酸。
想想看,一个大明星,妈妈还在起早贪黑摆摊,图啥?不就是那份朴实的爱吗?李飞妈妈满头白发,穿着最简单的衣服,每天在菜市场忙碌。南通的街坊说,她卖鱼养大了李飞,供他读书,送他追梦。这么多年,她从没停下。李飞现在出名了,却没让妈妈搬去大城市享福,而是陪她在摊位上忙活。每次有空,他就回来帮忙,杀鱼、招呼客人,干得比谁都起劲。
当地人提起李飞,都竖大拇指。说他一点架子都没有,见谁都笑呵呵,跟邻居唠嗑跟聊家常似的。有人问他为啥不嫌累,他说:“我多干点,我妈就能少干点。”多简单的话,可听完谁不感动?这份孝心,比什么豪言壮语都实在。
说回李飞的成长路,也挺让人感慨。他小时候可不是省油的灯。调皮捣蛋,成绩稀烂,压根没考上高中。后来去了技校,学了个电工手艺。妈妈那时候就想着,学门技术,总不至于饿肚子。可李飞不甘心一辈子当电工,平平淡淡过日子。他爱上了表演,哪怕妈妈反对,他也铁了心要试试。
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,学表演那几年,像变了个人。每天早起练声,课余泡图书馆,别人玩乐他排练,别人休息他还在排练。没背景没资源,他全靠一股子拼劲。毕业后,演艺圈的门不好敲。他跑剧组,投简历,试镜碰壁是家常便饭。开始只能演龙套,连句台词都没有。可他从不挑角色,再小的戏也演得认真。
终于,《人民的名义》让他火了。他演的记者“刘生”,戏份不多,却让人记住了这张脸。剧集大爆,他走在街上都有人喊他合影。后来又演了《扫黑风暴》,事业一度顺风顺水。可军旅剧热度降了,他的戏路窄了,新作品没掀起啥水花。网上说他“过气”,甚至“生活窘迫”。但真是这样吗?看看他最近的新戏,转型的尝试一部接一部,哪有“无戏可拍”的样子?
李飞陪妈妈卖鱼,不是因为没钱,而是因为心疼妈妈。他知道,妈妈这辈子就靠这个摊位撑起一个家。他不想让妈妈太累,宁愿自己多出力。这份心,比任何奖杯都值钱。
再说个细节。南通的街坊说,李飞每次回来,都会跟妈妈聊好久,母子俩有说有笑。妈妈偶尔会念叨:“你好好拍戏,别老往这跑。”可李飞总笑:“戏我得拍,家也得顾。”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家的日子吗?谁家没个操心的妈,谁家没个想让爹妈轻松点的娃?
李飞的经历,也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。他从技校电工到跑龙套,再到站上大荧幕,靠的是啥?不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吗?现在事业遇到瓶颈,他没抱怨没放弃,还在试新角色,找新路子。陪妈妈卖鱼的他,依然是那个努力的李飞。
最后想问问,大家怎么看李飞这事?是真孝顺,还是另有隐情?如果是你,会不会也像他一样,陪爸妈干点家里的活?生活这东西,说到底,还得看心咋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