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油最近火得不行,朋友圈里天天有人晒自己吃鱼油的照片,说能降血脂、护心脏、补脑子。同事小李每天上班前吞两颗鱼油胶囊,信誓旦旦说这是“健康密码”。可隔壁桌的小王却说鱼油就是个大忽悠,吃了白花钱。这鱼油到底是真有用,还是被吹得太神了?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,鱼油值不值得买!

鱼油是个啥?简单说,就是从鱼身上榨出来的油,里面有两种东西特别有名:EPA和DHA。这俩是ω-3脂肪酸,EPA号称能帮血管“减肥”,降点甘油三酯;DHA更是被叫作“脑黄金”,对小孩的脑子和眼睛发育有点好处。听起来挺厉害,但真有那么神奇吗?
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:鱼油能防心脏病吗?这个说法最早来自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。他们天天吃鱼、海豹,心脏病很少,科学家就猜可能是鱼油的功劳。可后来研究发现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因纽特人身体里有个特别的基因,能更好用ω-3脂肪酸,再加上他们生活方式健康,才让心脏病躲得远远的。

中国专家也掂量了一下,觉得高纯度的EPA对某些心脏病患者可能有点帮助,但得是大剂量才行。其他像防心律失常、高血压啥的,鱼油的作用还不清楚。所以,鱼油护心的说法,现在看来有点被吹过头了。吃鱼可能对心脏好,但鱼油胶囊?没那么神。

那鱼油到底有啥用?目前靠谱的说法有两个。一个是它能降甘油三酯。美国心脏协会说,如果血脂高的人在医生指导下吃鱼油,可能有点效果。美国还批了一种叫Lovaza的药,专门用来降甘油三酯,里面就是高浓度的EPA和DHA。另一个是DHA对小孩的脑子和眼睛发育有帮助。中国营养指南建议,孕妇每天得吃250毫克的DHA和EPA,小孩也得100到250毫克。

但别指望鱼油包治百病。有些商家吹得天花乱坠,说鱼油能防癌、治关节炎、延年益寿,这些都没啥科学依据。把鱼油当万能药,那可真是想多了。

要不要吃鱼油?答案其实挺简单:如果你平时鱼虾吃得少,鱼油可以补一补。中国人吃水产的量普遍不够,尤其是孕妇、孩子,可能缺DHA和EPA。孕妇要是孕吐厉害,吃鱼难受,鱼油就是个方便的选择。孩子吃鱼怕卡刺,家长做饭也麻烦,鱼油也能顶上。数据说,成年人每周最好吃300到500克鱼虾,要是做不到,吃点鱼油也不错。

买鱼油得长点心眼。市场上鱼油五花八门,挑不好容易踩坑。第一,得去正规地方买,大超市、靠谱电商平台的知名品牌更放心。第二,别把鱼油和鱼肝油搞混了。鱼肝油主要是补维生素A和D,防佝偻病用的,想补DHA得选鱼油。第三,看浓度。一颗鱼油1000毫克,里面EPA和DHA加起来最好有600毫克以上,浓度越高越好。第四,别吃太多。成年人每天200毫克DHA就够,孕妇250毫克,多了也没啥额外好处,还得注意别让饮食太油腻。

鱼油吃完得放好。开封后尽量放阴凉地方,别让太阳晒,免得油氧化坏掉。吃不完就赶紧吃,别放成“过期油”。

说到底,鱼油不是啥“神药”,但也不是一无是处。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吃鱼,像三文鱼、沙丁鱼、带鱼,营养又全。如果真吃不到鱼,鱼油可以当个备胎。关键是别被广告忽悠,啥“一天两粒,健康到老”的说法,听听就行,别当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