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了就睡不好?别慌,这可能是身体的正常反应!北京老年医学研究中心跟踪32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发现,近七成健康老人的睡眠时间会变短,平均每晚比中年时少睡1到1.5小时。这不是病,只是岁月的痕迹。想让晚年睡得香,记住三件事:适合自己的作息、舒服的卧室环境、睡前的正确活动。

睡眠时间变短,真不是啥大问题。研究说,68%的健康老人都会这样。他们的深度睡眠少了,夜里容易醒,早上也可能起得早。这是因为大脑里管睡眠的神经元变少,身体分泌的褪黑素也下降。就像收音机信号弱了,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醒。别担心,这不代表你不健康。

怎么让自己睡得踏实?先从卧室环境入手。老人对温度、光线、噪音更敏感。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发现,舒服的睡眠环境比早睡早起更能提升睡眠质量。卧室温度最好在18到23度,湿度保持在40%到60%,光线要暗,最好用微弱的夜灯。噪音别超过30分贝,相当于耳语的音量。合肥一家医院还做过实验,改善环境的老人睡眠质量比只调时间的老人高了38%。

很多人晚上醒了就再也睡不着,这叫睡眠维持障碍。卧室太热、太冷,或者有光线、噪音,都可能导致这个问题。简单调整一下,比如换个厚薄合适的被子,关掉闪烁的电子设备,效果可能很明显。有位老人家分享,他在床头放了个小风扇,调到最小档,噪音低又凉快,夜里醒来的次数少了。

睡前的活动也很关键。老人对咖啡因和酒精更敏感,喝杯咖啡可能大半夜都睡不着。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,睡前两小时不玩手机、不看电视的老人,入睡时间能缩短18分钟,夜里醒来的次数也少了1.3次。晚饭后散散步挺好,但别在睡前一小时剧烈运动,那会让身体太兴奋,睡不着。

有些老人担心睡不好是生病了。确实,有些情况得注意。比如,连续两周睡不着,或者每晚醒超过5次,醒来还特别累,甚至白天老犯困,这些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或者不宁腿综合征的信号。浙江大学医学院建议,出现这些问题就得赶紧看医生。还有,睡觉时大喊大叫、乱动,也得重视。

不想吃药怎么办?试试非药物的方法。浙江大学的研究说,练太极、气功的老人睡眠质量明显更好。这些活动能放松身心,还能让腿脚更有力,减少夜里抽筋。冥想和肌肉放松法也不错,跟着视频学几招,睡前做一做,可能睡得更沉。

吃安眠药要小心。像苯二氮卓类的药,老人用了可能头晕、摔倒,甚至影响记忆。真需要药,一定得听医生的,选适合老人的种类和剂量。别自己随便买药吃,风险太大。

还有个新发现,挺有意思。最新研究说,有些老人适合“分段睡眠”,晚上睡一觉,中午再小憩一会儿,比硬撑8小时可能更健康。这跟古代人的睡眠习惯有点像,身体可能更适应。有的老人试了,感觉白天精神更好。